刘志成散文,最震撼我心灵的是《待葬的姑娘》,我读完以后,泪流满面,后来,我曾经把这篇文章诵读给我教的两个班的高二年级学生听,很多学生同样深深被震撼了,泪流满面
这篇文章,最先发表于《延安文学》,之后又用于2003年第5期《草原》、第8期《中华散文》,被11期《散文选刊》选载
我曾多数次想起那些有尔等的日子,由于体验过,以是大概再也没辙褪色1607这几个数字,会不自愿的想起,哪怕是由于一个沟通的门招牌,哪怕是带有1607这四个数字的大哥大号子
会想起,这段时间里爆发的佳话,那些功夫里一道铸造的回顾,时时刻刻咱们在一道欢声笑语的格式,都已深深印入我的脑际,变成了我,持久不褪的陈迹
我们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工作,比上我们比不了那些自以为是的电站职工,我们平时很少和他们来往,每次散步走到他们厂门口的时候,看到那些进进出出的工人我们都会自动走开,尤其是怕看到那些和我们年纪相当的年轻女人
我当时的心情就是这样,既想看看她们俏丽的容貌,入时的打扮,又觉着自惭形秽配不上人家,自卑而知趣是我一生最大的弱点,这也是我没多大出息的主要原因
我们不是没有做过在电站的工人中找一个当老婆的梦,但只要一看见人家看我们的眼神,也就息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念头
比下也比不了乡政府的干部,哔竟人家管着我们啊,那时大家最怕的是得罪了乡长或是书记,万一他们不高兴给校长说把某某分到村小去,那就更惨了,条件比这里艰苦十倍
乡政府的干部也经常拿老师们说事,比如某某老师的头发长了,穿的衣服太显眼了,说话拿腔拿调啊等等
有一次一个年轻老师穿了一件风衣,还打着领带,用现在的词汇说打扮非常另类,一位村干部逢人便说:才出去几天啊,就忘了本了,假洋鬼子!结果这个老师赶紧把风衣和领带收起来放在箱子里,再也不敢穿出来,真正成了压箱底的东西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试想如果生活如意,谁愿颠沛流离?
其实,有时候,在做到让读者感动,关键不在于议论,而在于细节
散文的长处就在于能精耕细作,在细节上下功夫,在这里你能读出作者玲珑剔透的观察和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