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几番风候,二十四度花信风,转眼红尘
那座古老的石桥,古老的小镇,小镇上成为时光清供般的戏楼,那一篮篮青红杂绿的杏子,还有陌生的小镇上似曾相识的人们
难以理清的心绪,朦胧得穿行,时间的痕迹犹如在黄昏的暮霭浮动
时光飘散,海浪云涌,如一群迁徙无路的候鸟,拥挤成一种哲学的存在,存在在不再存在的时间里
/> “我是大地之主,我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读到托翁的这个崇高得让人颤栗的句子时,我事实上已经失去做“大地之主”的幸运了,似乎同时也就失去了那种“别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我普通得像一棵尚未命名的树,在某个角落里默默无语的存在着
失望甚至绝望都是有的,但正是这种时刻,我有可能摆脱外界的烦扰,可以低下头去看望脚底的事物
二十年前,家族、家庭都随国家的动乱发生骤变
爷爷奶奶倾间成为“地主”—是“大地之主”吗?结局便非如托翁说的那样好
相反,他们经历了“别人无法企及的”磨难,最后是死亡
只有死亡
也只有死亡能真正与大地产生切肤的关联,他们“达到”了
接下来是父母,扫地出门,托身无地,最后重建家园,拥有了几亩薄田瘦地,荷锄扶犁,早晚躬耕
养了我,育了我
他们是“地主”的继承人,大地终于使这个濒临毁灭的家庭重新冒起炊烟
因之我才作为最小的“地主”跨进被绿茵茵的庄稼团团围住的小学校,然后是小城镇里的中学,大城市里的大学
只到现在这个样子,在一所周围都是田地的学校里做事
这时我早已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地主”了
作为阶级的“地主”已随一纸平反文件成为梦一样的往事;作为拥有土地之人的泛称之“地主”,我却没有寸地分田
看来,我已被注定达不到某种境界
虽然对大地越来越感到敬畏,我事实上仍是局外一人
每天在房子里却时时无枝可栖,消耗大量粮食却不是春种秋收的劳动者
这不是虚妄的感觉,这种感觉使心灵悸痛
去年春天,学校从县里承包来近30亩田,最好的田,大地最丰腴的部位之一
可望创造一个又一个收,使学校成为租用意义上的“大地之主”,达到黑板上耕田种地的学校“无法企及的境界”
遗憾的是使惯了粉笔的手不谙犁耙,不解大地风情
随几个负责人的主观意志亵渎了大地的神圣
一年下来,田地肥力大损,经济上亦负债累累
无奈何,学校另寻思路,借今年教师添丁、人员富余之机,强出号令,要将田转包给教师,每人两亩,年均每亩交1000元
这样,我差不多就成了“大地之主”
正当我仔细查看过田里的一切情况,准备从头开始做“劳动者”而四面出击,联系籽种、肥料、人员,翻箱捣柜检索着各种资料,悄然记诵“立春”、“雨水”……“小寒”、“大寒”等农耕要领时,学校朝令改,我等做“大地之主”的机会轻而易举又失去了
说什么呢?我似乎注定不能更深地进入土地,进入真正的作
遗憾么?肯定是的
但恰恰这样思考时,大地在我眼前越来越实在
似乎,我在失去两亩薄田的同时拥有了更多土地:整块土地,整个地球,整个世界
一种更庄严更崇高的感觉旭日一样从我的心灵深处升起,把思想照耀得光辉灿烂、温暖无匹
我在想,我为什么会想去耕种那两亩薄田,真是想成为“劳动者”么?这似乎是不太可能的
所谓文明的熏陶已使我成为别一种人了
虽然,祖辈因土地的关系遭受过磨难,我难道是想找回那个失去的梦想:“那块天地如此之新,许多东西尚未命名,提起它们时还须用手指指点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凭这点我成不了“大地之主”
对大地,重要的是耕耘;对学校,重要的是2000元
为了前一条理由,我可以心情愉快的劳动;为了后一个条件,我却必须时时皱紧眉头
在这种矛盾中是无法真正深入大地的
当人们与大地的一切联系仅仅被衡量成产了几斤粮食赚了多少金钱的时候,大地本身的价值被亵渎了
而这一点,作为依大地而生,赖大地而
各人修养不同,所以做事风格就不同
没有人能保证一辈子对人没有半点亏欠
当你能释怀别人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
我的家住在学校
有时放学后,我会故意走弯路
天快黑了
长长的胡同已经被某人照亮了,城市的声音在四处滚动
,我急忙走向商店,就好像我正在约会
我走到前面,看到老板坐在门前拉着他的脸,撒了些香料,看到他宽阔的肩膀的后背,我的心安了下来
认知养着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