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拿起手机就可以玩,蹲厕所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吃饭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坐车的时候你可以打麻将,躺在床上你可以打麻将,随时随地,你想怎么玩怎么玩,群内小改改也多,还能交朋友,何乐而不为,快来找我吧,我一直都在,全网最低房费,八局才一元加不上微信就加QQ332384184
翻过一片片林,越过一座座山,趟过一条条河
趟过一条条河,越过一座座山,翻过一片片林
最终,渐行渐远,他们躲过了猛兽的侵袭、追兵的抓捕,来到了波涛汹涌的澜沧江边
没有人烟,没有船只,只有湍急江流不息奔走
凝视着江流,生的欲念和美好的憧憬告诉他们:渡过江去开辟新天地,渡过江去拥抱新生活
为了神圣美好的爱情,为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齐心协力砍来芦苇,割来山藤,编成筏子,漂过江面,来到了顺宁地界
…东巴经我了解处不多,但在丽江古城采访马帮,寻找马帮足迹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象热爱生命那样热爱大自然,是纳西人和丽江这座马帮古城的精髓
纳西族是世界上唯一用图画象形文字记录本民族文化的民族,东巴文化则被认为是世界上还存活并还使用的图画象形文字
一个人口不多,地处偏远的民族,能达到这样的成就,得到这样的殊荣,主要取决于纳西人爱好艺术的天性
自古以来,对于纳西人来说,最高的修养莫过于是音乐和绘画了
所以,除了东巴文化以外,纳西古乐是丽江古城无形的瑰宝,是丽江古城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丽江古城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纳西古乐在丽江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最初的时候,一些外国人到了丽江,在黑龙潭,在一些农家小院里听到纳西古乐后便惊叹不己,纷纷撰写文章,争相在海内外报道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在国内外就有了很大的声誉
后来,宣科先生加盟古乐会,把这种流散于民间的古乐系统化,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加工整理,纳西古乐更具神韵,至此,纳西古乐在世界享有盛誉
英国1992年7月12日出版的《泰晤士早报》发表文章,对纳西古乐作了高度评价,文章说:到中国旅游,最精彩的部份之一莫过于到丽江听古代中国的音乐,那是真正的属于“中国的严肃音乐”,是“未被污染的音乐”
是世纪末的元音
不但如此,纳西古乐还被我国民族音乐学界鉴定为在丽江出土的中国唐宋音乐,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冯牧先生到丽江听了纳西古乐后,彻夜难眠,连夜写下诗篇,称纳西古乐为“广陵绝响”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外国旅游团队到丽江增多,但外国人到了丽江以后,听纳西古乐是丽江之行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不管到丽江几次,每次必听
丽江纳西古乐以其高尚、庄重清纯和古意斑斓而倾倒了平常只知道施特劳斯和贝多芬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
江南多雨,一场雨后,满地落英,寒溪漂浮的花瓣随着溪水淌去
溪水和梅花是有灵性的,宛若世间钟情的男女,将终生的守望凝成生命最后的归宿,永远相随
梅冰肌玉骨、傲立冬雪、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性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多少诗人将重情刚烈忠贞的女子比喻为梅,不是么?寒溪边灵泉寺内三贤亭中,有一块梅花石刻碑《呤香别馆外史梅花和题诗十二首石刻》,其梅花造型优美,笔力刚劲,风格洒脱,气魄雄浑,是清代名人兵部尚书湖南衡阳人彭玉麟所作
石碑刻下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彭玉麟约在三十三岁前,曾在附近乡下任教师,学馆隔壁有一个寡居的女子徐氏,二十岁左右,知书达理,姿色秀丽,对彭玉麟钟情却又羞于启齿,后来得知彭玉麟喜欢画梅花,便叫丫环送上一折纸扇,求他画梅,彭玉麟亦很欣赏徐氏,便欣然提笔,顷刻画成,并随梅赋诗一首:俊俏天香笑亦愁,芳姿原是几生修;料知有意林和靖,无限深情在里头
诗中,彭玉麟把自己比作林和靖,将徐氏比作国色天仙的梅花,诗与画、情与景互为相融
徐氏赏画吟诗后,情动心中,更加爱慕彭玉麟的学识和人品,旋即修书一封和诗一首:独倚妆台眺远愁,敢因薄命怨前修,挣得秀才半张纸,书香吹到下风头
自此二人经常书信往来,感情日渐加深,并订下了白头之约
后彭玉麟弃教从商,在衡阳一家当铺当管帐先生
一次在曾国藩弹尽粮绝之际,私自作主借给曾国藩五千两白银,当时正值太平军和清朝的战事激烈,曾国藩兵退长沙后,洪秀全进军湖南
彭玉麟怕借助军款之事被洪秀全查出,连夜匆忙收拾行李,投奔曾国藩,他本想带徐氏同走,但考虑到曾国藩一个道学家恐怕难以接受他和徐氏之事,想以后再做安排,于是只身前往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音信难通,他无法及时告知徐氏他的行踪
徐氏见彭玉麟不辞而别,以为负情于她,心有别意,刚烈而痴情的女子便投河自尽
后来彭玉麟听到徐氏自尽的消息后,万分伤感,想起从前的山盟海誓、情深似海,如今阴阳两隔,从此将徐氏比作梅仙,每天就寝前要画一幅梅花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并在画幅上加盖“古今第一伤心人”印章
据史载,1861年夏,时任广东按察史的彭玉麟率领清军来古城鄂州与太平军展开激烈的战争,西山成为兵家的指挥中心和险要扼道,这场拉锯战丝毫不影响彭玉麟每晚就寝前画一幅,而西山的梅花给了他更多的灵感和哀思
在保留的十二首自题诗中,仅从以下三首便可以窥见他对徐氏的那份情感:(一)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
(二)自从一别衡阳后,无限相思寄雪香;羌笛年年吹塞上,滞人归不到潇湘
(三)故园消息谁通讯,玉瘦香寒总不知;驿使未归江路远,教人何处寄相思
款款深情,缕缕怀念让人感动
一个人、一块石刻、一些诗、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给西山寒溪和梅花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时代的悲剧让一个凄凉的爱情在历史中搁浅
你看寒溪边一片片飘零的花瓣,不正是世人一叶叶深情的思念么?可人世间多少无奈又何曾不是象梅花一样随着寒溪流走了呢? 炎炎夏日,寒溪以其独特而闻名:避暑福地
三国时,吴王孙权建都于鄂,吴黄初年在寒溪上择地建“避暑宫”
据《舆地纪胜》记载:吴王有避暑殿在寒溪山间,西山寺即故基,并介绍此地六月“无暑气”
吴王避暑宫由议政殿、武昌楼、读书殿组成,是一组仿汉朝时期建筑
避暑宫在东晋太元年间辟为西山寺,只保留孙权避暑的一间侧殿
这间侧殿经历了一千六百年的废兴,至今遗迹犹存
三大名泉滴滴、涵息、活水分布殿前,松林、竹坞、梅圃环绕殿的侧面和后面,松涛阵阵,竹林密布,苍郁蔽日,葱茏如褥,更有梅香氤氲,四周环境清幽,葱翠为屏,隔绝了尘寰杂声,是一处极好的仙景福地
苏东坡曾有诗赞此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多少年来这里泉声,松涛,竹雨,梅香与寒溪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声不息而自静,风不吹而自凉,自孙权后多少文人墨客将此地作为读书的好处所,于是有了另外的风景:溪水淙淙,石泉潺潺,竹雨潇潇,梅香阵阵,书声朗朗……朱峙山先生在诗中写道:“寒溪古寺读书堂,云木森森夏亦凉
名士担当天下任,每从儒雅谙苍黄”
历史的遗迹提醒着后人勤奋读书,“书堂夜雨”成为历代文人名士读书的胜地
“之前来实习的一个姑娘不听劝,看到液晶屏上出现‘F30’后拔腿就跑,结果很快就七窍流血地死在了楼梯间里
”
执念入画